- 歡迎來到12題庫,數千萬試題與答案真題解析和您分享!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①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鹽鐵論》)
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論語》)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
④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
對于以上言論,你有怎樣的感想?請選擇其中兩句立意,體現彼此的某種關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堂成功的思政課,猶如讀一本啟迪心智的好書,看一場益于身心的優秀電影,應讓學生不但有美的感受,而且有思想的熏陶、知識的增益、真和善的升華。因此,思政課應________,長于寓理于例。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求知欲盛,他們往往不滿足于泛泛的論述,而希望聽到強有力的例證。就事論理,多講生動活潑的內容,寓道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是增強感染力的必由之路。( )新,就是新穎,應盡量避免________地舉一些老例子;近,就是貼近,不妨多用學生平時________的事例,這樣的例子看得見、摸得著,可望可即,有親近感和現實感;精,就是精當,許多事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例子舉了,道理也便在其中了;實,就是真實,切忌道聽途說、________。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 一堂成功的思政課,猶如讀一本啟迪心智的好書,看一場益于身心的優秀電影,應讓學生不但有知識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華,而且有美的感受。
B. 聽一堂成功的思政課,猶如一本啟迪心智的好書,一場益于身心的優秀電影,學生不但應有美的感受,而且應有思想的熏陶、知識的增益、真和善的升華。
C. 一堂成功的思政課,猶如一本啟迪心智的好書,一場益于身心的優秀電影,不但讓學生應有美的感受,而且應有知識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華。
D. 聽一堂成功的思政課,猶如讀一本啟迪心智的好書,看一場益于身心的優秀電影,學生不但應有知識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華,而且應有美的感受。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 一個好的故事,一個好的案例,既要求“近”,也應求“新”;既要求“精”,也應求“實”。
B. 一個好的故事,一個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應求“近”;既要求“精”,也應求“實”。
C. 一個好的故事,一個好的案例,既要求“精”,也應求“實”;既要求“新”,也應求“近”。
D. 一個好的故事,一個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應求“近”;既要求“實”,也應求“精”。
【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 有滋有味 翻來覆去 耳聞目睹 捕風捉影
B. 津津有味 呶呶不休 耳濡目染 浮光掠影
C. 津津有味 呶呶不休 耳濡目染 捕風捉影
D. 有滋有味 翻來覆去 耳聞目睹 浮光掠影
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美食、音樂、表演、文學都可以成為綜藝節目克服文化差異的“最大公約數”。這些元素的節目化運用,不僅是一種樣式手段,更值得提升到藝術與情感的層面,真正入眼、入心,讓跨文化溝通在不同受眾之間激起情感共鳴,這也構成了綜藝節目承擔文化交流使命的新樣態,近期以《中餐廳》第三季為代表的國產綜藝都在這條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在此基礎上,綜藝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生成的現實意義也更進一步。( ):讓更多節目沉下心去打磨品質,以更強的原創性、更具中國特色的模式走向國際影視市場;讓文化交流以更多面貌、更多樣式“身體力行”地助力國際文化對話。
“中國故事”講了許久,如何能夠講得更好?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已然能在當前紛繁的綜藝市場中找到答案的蹤跡:具備了這些“風向標”意義的新探索節目,為中國文化的大情懷尋找到小切口,為海內外觀眾呈現出共同語言與情感共鳴,“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愿景正變成可能。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這不僅是中外元素的簡單疊加,而且是真正邁開腳步、帶著中國文化符號“走出去”
B.這并非中外元素的簡單疊加,而是真正邁開腳步、帶著中國文化符號“走出去”
C.這既是中外元素的簡單疊加,而是真正邁開腳步、帶著中國文化符號“走出去”
D.這并非真正邁開腳步、帶著中國文化符號“走出去”,而是中外元素的簡單疊加
【2】對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風向標”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
A.美食、音樂、表演、文學都可以成為綜藝節目克服文化差異的“最大公約數”。
B.像這樣奉行本本主義、不懂得理論聯系實際的“理論家”越少越好。
C.“中國故事”講了許久,如何能夠講得更好?
D.“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愿景正變成可能。
【3】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這些節目具備了“風向標”意義的新探索,為中國文化的大情懷尋找到小切口
B.這些具備了“風向標”意義的新探索節目,把中國文化的大情懷尋找到小切口
C.這些具備了節目“風向標”意義的新探索,為中國文化的大情懷尋找到切入點
D.這些具備了“風向標”意義的節目新探索,為中國文化的大情懷尋找到小切口
題目: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詩中,表現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律的詩句是:___,___。
(2)陶淵明的《飲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說明白,卻又不可言傳的詩句是:_____,____。
(3)在《送東陽馬生序》中 ,宋濂用“___,___”兩句述說了自己早年穿著舊衣服處于那些衣著光鮮的同學之間,而心中毫無羨慕之情的狀態。
題目: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古風(其十九)
李白①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②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③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為古體組詩其中一首,開頭兩句分別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華山的蓮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現出一個奇異瑰麗的神話世界。
B.三到六句緊承第二句,具體描寫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膚之美,又有超然神韻,從不同角度描繪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飛天圖。
C.七到十句寫明星仙子邀請詩人共登云臺峰晤見衛叔卿的情景,詩中用衛叔卿的故事暗暗關合自己的遭遇,表達自己不事權貴、傲岸不羈的性格。
D.本詩與《蜀道難》手法上有諸多相似處,如這里的“豺狼”與“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里的“豺狼”都喻指叛軍,此外兩詩均多處運用聯想與夸張的手法。
【2】本詩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內容、寫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題目: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①
蘇軾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
山憶喜歡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
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石鱗③。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遭貶赴惠州途中路經惶恐灘時所作。據《萬安縣志》載“贛州二百里至岑縣,又一百里至萬安,其間有灘十八……灘水湍急,惟黃公為最甚。”南方人讀“黃公”如“惶恐”,因被稱作惶恐灘。②喜歡:地名,在大散關上。這里代指故鄉山水。③石鱗: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魚鱗。④典出《論語》,孔子曾問路于隱士長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張,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說:“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問我們呢?”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七千里”極力渲染被貶之遙,“二毛”指頭發黑白相雜的老人,說明詩人已至暮年。“一葉身”形象地表現詩人飄零的現狀。
B. 把“黃公灘”叫做“惶恐灘”,雖是口音之誤,卻能涉及身世國事,頗有意趣,所以為后人認可并應用。如文天祥詩中就有“惶恐灘頭說惶恐”。
C. 頸聯中“帆腹”是說船帆受風,如大腹鼓起。這一聯寫舟行所見所感,整首詩的格調也隨之變化,由雄放轉為凄苦。
D. 尾聯中“便合”意即“正應當”,“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現了詩人面對人生劫難時,頑強的意志和達觀的態度。
【2】詩人在這首詩中寄寓的情感復雜多變,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白玉盅
林清玄
①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難以形容的,它晶潤透明,在陽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連它長圓形的疣狀突起部分也長得那么細致,觸摸起來清涼滑潤,也是玉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寫實性玉雕的代表之作,歷來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細、寫實之美,我覺得最動人的是雕這件作品的無名藝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結合,確實是一個驚人的靈感。比較起來,雖然“翠玉白菜”的聲名遠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認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質地。
③苦瓜俗稱“錦荔枝”、“癩葡萄”,“白玉苦瓜”表現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覺得它還不能完全表現苦瓜的內容以及苦瓜的味覺。苦瓜切開也是美的,它的內部和種子是鮮紅色,像是有生命流動的鮮血。有一次我把切開的苦瓜擺在白瓷的盤子里,紅白相映,幾乎是畫筆所無法表達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涼意,那也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麗,它還是用來吃的。我年幼的時候最怕吃苦瓜,因為老使我想起在灶臺熬著的中藥,總覺得好好的鮮美蔬菜不吃,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種著幾株苦瓜,有時抗議無效,常被媽媽逼著吃苦瓜,說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實是因為家中的苦瓜生產過剩。
⑤嗜吃苦瓜還是這幾年的事,也許是年紀大,經歷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為苦了;也許是苦瓜的美,讓我在吃的時候忘卻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發現苦瓜的苦不是澀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種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懷想起少年時代惆悵的往事,苦樂相雜,難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種吃法,我最喜歡的一種是江浙館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著醬油、醋和蒜末調成的醬,很奇怪,苦瓜生吃起來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滿桌的油膩中,它獨樹一幟,沒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畫家王藍一起進餐,他也最嗜苦瓜,一個人可以吃下一大盤,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點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館里別出心裁,把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讓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宮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滿了美麗的聯想。
⑦畫家席德進生前也愛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還能下廚。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請客都親自做這道菜。上市場挑選最好的苦瓜,還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細心地搗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飽滿結實,或蒸或煮,別有風味。一次,畫家請客,我看到他在廚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時,真覺得人生的享受無過于此。我們開玩笑地把畫家的拿手菜取名為“白玉盅”。如今畫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隨他去了。我好幾次吃這道菜,總品不出過去的那種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種奇異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結合,這種結合恐怕是造物者“美麗的錯誤”。以前有一種酸酸甜甜的飲料,廣告詞是“初戀的滋味”,我覺得苦瓜可以說是“失戀的滋味”,戀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戀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個人不能嘗苦,那么也就不能體會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們都是吃過苦瓜的,卻少有人看過苦瓜樹。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長出累累的苦瓜,農民正在收采,他們把包著苦瓜的紙解開,采摘下來,就像在樹上取下一顆顆的白玉。我站在田邊,看著籃中滿滿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動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遠遠比故宮櫥窗里的苦瓜還令人感動的。
⑩我買了一個剛從田里采下的苦瓜,擺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幾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與透明,吃起來也絲毫不苦,風味盡失。這使我想起了人世間的許多事,美與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創作不能說是美麗的錯誤,它是人生真實的一個小影。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以“白玉盅”為題,不僅點出了寫作的對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對苦瓜深深的喜愛之情。
B. 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開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動的鮮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別是在夏天,心中就會有涼意的感覺。
C. 作者在第⑧段說苦瓜“是造物者‘美麗的錯誤’”,在第⑩段又說“苦瓜的創作不能說是美麗的錯誤”,這貌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
D. 文章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來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誡世人要像苦瓜一樣,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擁有心靈美。
【2】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來描寫苦瓜的美請簡要賞析。
【3】文章圍繞“苦瓜”展開,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請梳理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桓仁|
东丰县|
寿光市|
嘉定区|
石河子市|
廉江市|
南溪县|
安溪县|
宁都县|
贵港市|
赣榆县|
方城县|
赫章县|
鹤庆县|
宿州市|
建阳市|
南投县|
文山县|
台江县|
广平县|
朝阳市|
深泽县|
大荔县|
丹阳市|
潜江市|
迁西县|
沭阳县|
施甸县|
托克逊县|
光山县|
大连市|
太原市|
泰兴市|
二连浩特市|
新邵县|
海阳市|
聂荣县|
和平县|
乡城县|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