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材料
某小學召開中學生座談會,以了解任課教師的教學情況。其中,六(2)的學生對王老師的意見最大,當學校向王老師反饋學生意見后,她非常生氣。
第二天一上課,王老師就將學生“痛罵”一頓,責怪學生不知好歹,不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她說著說著,委屈地掉下了眼淚。這時,學生們都低著頭,不知所措。
第三天,王老師批改作業時,看到一張小紙條“老師,請您別生氣了,我們不是說您課上得不好,而是因為您動不動就發牌氣,有時竟為一點兒小事大發雷霆,說真的。上您的課,我們總是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小就挨罵。老師,真沒想到我們的意見會給您造成這么大的傷害,請原諒我們吧”落款是幾位參會學生的署名。王老師看后,對自己之前的做法有些后悔。
問題
(1)應如何看待材料中學生的行為?(10分)
(2)結合材料談談教師應如何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10分)
題目:
在設計數學目標時,經常用“參與、交流、經歷、發現、探索 "等行為助詞表述的屬于
A.知識與技能目標
B.行為與實踐標
C.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題目:
文獻檢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題目:
簡述小學德育中實施獎懲的要求。
題目: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科學課李老師正在上課,發現課代表張超同學有些心不在焉,不耐煩地把書翻得嘩嘩作響,李老師忍不住了,想用高難度的科學問題來“警告”他,但沒想到這些問題沒有難住張超,甚至還有現在還沒學到的內容。這時,李老師產生了一個想法,能否讓張超利用科學課時間自己去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研究問題,學習更多的知識?
李老師這個想法得到了學校支持,從此,每逢科學課,張超就到學校圖書館查閱科學資料,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如氣候變化、霧霾污染等。李老師也經常給張超提出建議,指導他撰寫小論文。一學期后,張超撰寫的小論文發表在當地的報紙上。
問題
(1)李老師的這一做法體現了什么教學原則?(12分)
(2)結合案例,說明教師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其主導作用。(6分)
題目: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一位學生在一次數學考試中得了68分。老師卻在他的數學考卷上批了“68–98”,并和學生一起分析出錯的原因“你看,這道題做錯了,主要是你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認真思考,把概念弄清楚,憑你的聰明才智,這道題,你完全可以做對,你可以得78分,是嗎?”學生信服地點點頭。“你再看這道題,我記得,同樣類型的題,你曾在一次作業中做錯過,但后來改對了。怎么這次考試又錯了呢?說明你平時改作業不認真,如果你上次能認真改,這道題你完全可以做對,你可以考88分,是嗎?”學生再一次信服地點點頭,說“我上次改作業是拿別人的作業本抄了一遍。”老師摸了摸他的頭,笑著說“你很誠實,希望你記住這次的教訓。”“你再看這道題,唉,我真為你可惜,你把題目審錯了,你‘粗心’的毛病什么時候能改掉呢?如果你能細心一點,這道題你完全應該做對,你就可以得98分是嗎?”學生摸了摸自己的頭,笑了,而且翹著小嘴,笑得很自信。他抬頭看著老師,說“我明白了,以后,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改,再改掉‘粗心’的毛病,我就一定能夠考98分,不,是100分”
問題
(1)請對這位教師的評價方法進行評析。(10分)
(2)簡述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10分)
題目:
簡述教育行動研究法的步驟。
題目:
楊老師經常去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堂,通過分析其他老師如何組織課堂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堂活動。這種教學反思的方法屬于( )。
A.閱讀新知法
B.行動研究法
C.比較法
D.自我提問法
題目:
生物老師在講解血液循環系統時,運用了模擬血液循環的模型。該老師在教學中貫徹了()。
A.直觀性教學原則
B.啟發性教學原則
C.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D.鞏固性教學原則
題目:
物理老師在實驗課上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測量用電器的電功率,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實際在實現本節課的( )。
A.知識性目標
B.過程性目標
C.技能性目標
D.情感性目標
題目:
劉老師在講《三國鼎立》這篇課文前,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鑿壁偷光,打一人名”,讓同學們先猜,然后再由謎底“孔明”引入三國歷史的學習,劉老師采取的課文導入方法是( )。
A.設疑導入
B.直接導入
C.簡介導入
D.實驗導入
題目:
李老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安排,將自己的課堂安排寫成教案以方便自己理解。按照古德萊德的課程層次劃分,李老師的教案屬于()。
A.理想的課程
B.正式的課程
C.領悟的課程
D.經驗的課程
題目:
在()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
A.慕課
B.微課
C.范例教學
D.翻轉課堂
題目:
葉老師在講授《春》一課時,朗讀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都是……”突然一名學生說道“現在不正是春天嗎?看校園里的花草都開了”葉老師便停止教學計劃,帶著同學們在校園里感受和欣賞春的魅力。葉老師的教學行為屬于( )。
A.行為性目標
B.普遍性目標
C.表現性目標
D.生成性目標
題目:
韋納的歸因理論中,別人的幫助屬于( )因素。
A.外部、穩定、不可控
B.內部、穩定、不可控
C.外部、不穩定、可控
D.外部、不穩定、不可控
題目:
上課鈴聲響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進入教室,還有個別沒有做好準備。陳老師提醒學生做好相應的準備,符合了注意的()品質。
A.廣度
B.穩定性
C.分配
D.轉移
題目:
小靈思考一道物理題許久都沒有找到思路,于是她索性放下練習冊去聽了一會音樂。再回過頭來做題,很快便解決了剛才的難題。這種現象屬于()。
A.問題情境
B.定勢
C.功能固著
D.醞釀效應
題目:
班主任張老師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格,經常組織學生到社會中去參加活動,比如重陽節去敬老院,周末去社區參加義務勞動等,張老師的這種德育的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指導實踐法
D.品德評價法
題目:
一年級的丁丁出于好奇,在課間用手觸摸教室里的插電板內部,不小心被電擊。下列表述中,教師處理方式不當的是()。
A.若發現丁丁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B.立即切斷電源
C.用手拉住丁丁,使其盡快脫離電源
D.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題目:
彭老師有一本自己的《教學反思日記》,她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記錄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事例,以及自己的總結與反思。彭老師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屬于( )。
A.教育實驗法
B.教育調查法
C.教育敘事研究
D.歷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