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題型:非選擇題 難度:★★★★★ 5.7萬熱度
柴靜的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引發了國人的共鳴,點擊爆棚,在各大社交網絡上引發“刷屏”效應。柴靜試圖在紀錄片中回答三個問題:
柴靜的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引發了國人的共鳴,點擊爆棚,在各大社交網絡上引發“刷屏”效應。柴靜試圖在紀錄片中回答三個問題:“霧霾是什么?它從哪兒來?我們怎么辦?”環保問題再次引發熱議。某校高一(1)班同學開展“遠離霧霾,綠色生活”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與。
(理性分析)
霧霾天氣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問題。無錫市在治理中既要借鑒其他城市和發達國家的做法,還需通盤考慮,綜合治理,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形成治理的強大合力。
(1)從政府職能角度,簡要說明政府在防治霧霾天氣上應有的擔當。
(交流感悟)
“霧霾中國”激起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自覺。臨近春節,延續上千年的燃放煙花爆竹習俗成為同學們熱議的話題。同學們通過電話、信件、網絡等多種渠道向當地政府發表意見和建議。
(2)結合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同學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是什么及還有那些民主決策方式?其民主決策的意義?
(積極行動)
霧霾治理,無論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應意識到“同呼吸,共責任”的事實。為此各級政府應該努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嚴控“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產業增長;要加大對大氣污染的成因,治理對策的宣傳,提高公眾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對于違法排污行為加強監管,嚴重的要依法懲罰。公民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積極為政府獻計獻策,并以實際行動投入到防治霧霾的治理、監督活動之中。
(3)結合材料,運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談談在治理霧霾過程中,公民應如何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