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題型:選答,填空 難度:★★★★★ 2.2萬熱度
閱讀下面的社科短文,完成6~8題。重建中國與世界的關系龐中英進入全球化進程的國家當然要對外依賴,這是正常的。然而,若
閱讀下面的社科短文,完成6~8題。
重建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龐中英
進入全球化進程的國家當然要對外依賴,這是正常的。然而,若這種依賴過度,其代價和影響將是嚴重的。
人們往往津津樂道如下的事實:中國已經是名列前茅的“世界貿易大國”;“世界五百強”跨國公司都到中國來投資;中國到世界各地采購石油和天然氣。但不知有人考慮過沒有,在取得上述一連串驕人成績的同時中國不得不面對新的挑戰:對外國投資、技術和能源,甚至對教育有了過度依賴。
有不少學者已經指出,高達70%的中國外貿依賴度(即外貿額占GDP的比重)在經濟史上十分反常(美國為20%左右)。香港中文大學宋恩榮教授在討論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后認為:外商主導名義上的所謂“中國制造”或者“世界工廠”,實際上中國本土企業和有關勞動力只獲得微薄利益。此種發展模式可能“損害長遠的經濟發展”,“是不值得的”。再如,美籍華裔經濟學家黃亞生提出了中國“外資依賴癥”的概念,認為中國目前對外資的依賴“成本”巨大:除了“數量奇跡”,中國獲得的相對附加值很低;外資質量差,外資對華技術轉讓不夠;外資創造的就業量相對有限,中國不能指望外資來緩解就業壓力。
在其他許多方面,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依賴也不容忽視。例如,中國高等教育的留學模式即是。美國和歐洲的高等教育不僅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到美歐接受大學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而且越來越深地進入崇拜西方高等教育的中國大學。
拋開依賴的積極方面,我們現在必須思考,中國對外部世界的過度依賴的后果,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世界大國”的經濟沒有一個是外資主導的,否則將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和外交問題。第二,在許多情況下,“利用外資”的同時自己也更多地被外資所利用,它們的技術創新一般不會在中國進行。第三,能源問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瓶頸。“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中國人”的現象十分明顯。中國目前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大手大腳”正在形成中國對礦物能源的長期過度依賴。然而,全球能源供應鏈條存在著包括地緣政治的戰略沖突的危險。這種情況一旦出現,中國何以自處?所以說,過度依賴是一種平衡或者健康的失缺。環顧全球,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三世界國家在追求自身發展過程中,由于過度依賴外部世界而吃的苦頭難道還少嗎?
解決中國對外部世界的過度依賴問題,需要戰略上的“綜合治理”。《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強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中國已經是世界
貿易組織的成員 應該真正按照市場經濟和企業的、社會責任的要求建立中國與跨國公司的新型關系 那種“急功近利”式的、為引進外資不惜犧牲環境、犧牲民族工業的“發展觀”可以休矣。
中國的發展對外部的依賴應該也必須保持在一個合理的限度上。這個限度一般與外部世界對中國的依賴大體相當,即所謂“相互依賴”,我們需要以“相互依賴”為目標重建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摘自《世界知識》,文字有改動)
6.上文劃線的四個概念所指的含義相差較遠的一項起( )
A.高達70%的中國外貿依賴度。 B.中國的發展模式。
C.中國“外資依賴癥”的概念。 D.中國高等教育的留學模式。
7.不能體現“中國對外部世界的過度依賴的后果¨的一項是( )
A.外資主導的經濟、將會產生—系列嚴重的社會和外交問題。
B.“利用外資”的人實際上是更多地被外資所利用。
C.“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中國人”的現象十分明顯。
D. 全球能源供應鏈條一旦出現危險,中國將難以為繼。
8.不屬于解決中國外貿依賴度過高的可行性辦法的一項是( )
A.中國人口最多,其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不能長期對外依賴。
B.刺激內需以拉動經濟增長,強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C.真正按市場經濟和企業的、社會責任的要求建立中國與外國關系。
D.在生產和生活中要始終如一地執行節約的政策。
溫馨提示:審好題,想清楚,理明晰,再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