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題型:文言文閱讀 難度:★★★★★ 8.3萬熱度
毋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也。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內領尚書,外典兵馬,踵故選置從事中郎與參謀議,奏請隆為從事中郎,遷諫大夫
毋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也。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內領尚書,外典兵馬,踵故選置從事中郎與參謀議,奏請隆為從事中郎,遷諫大夫。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選諸侯入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國邸①,以鎮萬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為太子,隆遷冀州牧、潁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為京兆尹,遷執金吾。
時侍中董賢方貴,上使中黃門發武庫兵,前后十輩,送董賢。隆奏言:“武庫兵器,天下公用,國家武備,繕治造作,皆度大司農錢。大司農錢自乘輿不以給共養,共養勞賜,一出少府②。蓋不以本藏給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費,別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今賢乃便僻弄臣,而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挈國威器共其家備。武兵設于弄臣,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請收還武庫。”上不說。
頃之,傅太后使謁者買諸官婢,賤取之,復取執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賈賤,請更平直。上于是制詔丞相、御史大夫:“交讓之禮興,則虞、芮之訟息。隆位九卿,無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請與永信宮③爭貴賤之賈,程奏顯言,眾莫不聞。舉措不由誼理,爭求之名自此始,無以示百僚,傷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國之言,左遷為沛郡都尉,遷南郡太守。
王莽少時,慕與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馮太后獄冤陷無辜。隆免官,徙合浦。
(選自《漢書》,有刪改)
(注)①國邸:漢代時諸侯王為朝覲而在京城設立的住所。②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澤收入和皇家手工業制造。③永信宮:代指傅太后。
【1】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
B.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
C.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
D.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職在距寇/亦賜武庫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誼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卿,“三公九卿”的簡稱,“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
B.《漢書》和《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它們都是紀傳體的斷代史。
C.丞相,我國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之下的行政官員,是輔佐皇帝總理朝政的官員。
D.乘輿,古代特指天子和諸侯所乘坐的車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后用作皇帝的代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毋將隆得罪權貴,導致官場不順。毋將隆因不愿意和王莽交往而招嫉恨,先是被貶為沛郡都尉,后又被罷免官職,流放合浦。
B.毋將隆為人正直,敢于直諫。漢哀帝把武庫中的兵器送給董賢,毋將隆認為武庫兵器只能為國家公用,請求哀帝收回這些兵器。
C.毋將隆不畏權勢,反對太后低價購買官婢。毋將隆認為傅太后低價收買婢女不對,上書皇上請求公平買賣,結果招來皇上指責。
D.毋將隆受他人賞識,步入仕途。王音想選拔從事中郎,認為毋將隆是最合適的人選,于是奏請皇上任命毋將隆擔任從事中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隆位九卿,無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請與永信宮爭貴賤之賈,程奏顯言,眾莫不聞。
(2)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馮太后獄冤陷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