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根據摩爾根的劃分,原始社會包括()。
A.宗法時代
B.開化時代
C.蒙昧時代
D.文明時代
E.野蠻時代
題目:
測驗和考試是用來檢查教學的一種手段,應把握的原則有()。
A.計劃性原則
B.經常性原則
C.指導性原則
D.客觀性原則
E.發展性原則
題目:
陳成子弒齊簡公,孔子告于魯哀公,請討之。公日:“告夫三子者?!敝痈?,不可?!蹲髠鳌啡眨骸翱鬃诱埛R,公日:‘魯為齊弱久矣,子之伐之,將若之何’對日:‘陳常弒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眾,加齊之半,可伐也?!薄f者以為孔子豈較力之強弱,但明其義而已。能順人心而行天討,何患不克使魯君從之,孔子其使于周,請命乎天子,正名其罪。至其所以勝齊者,孔子之余事也。予以為魯之不能伐齊,三子之不欲伐齊,周之不能討齊,通國知之矣??鬃訛榇伺e,豈真欲以魯之半,力敵之哉蓋是時無君與陳氏等,孔子上欲悟哀公,下欲警三子。使哀公悟其意,必察三臣之擅國,思有以制之,起孔子而付以政,其正君君、臣臣之分不難也。使三子者警,必將日:魯小于齊,齊臣弒君而欲致討,吾三臣或如是,彼齊、晉大國,肯置而不問乎惜其君臣皆不識圣人之深旨。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孫于越,比之簡公,僅全其身爾。
《容齋隨筆·孔子欲討齊》
給畫橫線字注音
①陳成子弒齊簡公
②其正君君、臣臣之分不難也
解釋下列畫橫線詞 ①之三子告,不可 之: ②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孫于越 孫:
翻譯下列句子 ①至其所以勝齊者,孔子之余事也。 ②惜其君臣皆不識圣人之深旨。
洪邁認為,陳成子殺齊簡公后,孔子向魯哀公報告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
請幫忙給出每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和分析,謝謝!
題目:
趙某系初中二年級學生,經常在課堂看課外書,班主任王老師多次對趙某進行批評教育,但趙某沒有改正。王老師要求家長將趙某領回家進行教育,一周后再來學校學習。王老師侵犯了趙某的( )
A.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權
B.獲得公正評價權
C.獲得學業證書權
D.使用圖書資料權
題目:
創造力是每個學生都具備的一種普遍特征,因此,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聯系實際,請你就創造力與智力、人格的關系,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措施談談你的見解。
題目:
桑代克認為學習過程是( )。
A.頓悟的過程
B.同化順應的過程
C.嘗試錯誤的過程
D.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
題目:
以下關于教學策略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教育策略具有指向性
B.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方法的執行
C.不同的教學策略只能解決不同的教學問題
D.教學策略的產生是為了解決教學理論問題
題目:
綱要信號圖式教學法的具體運用包括以下哪幾個階段()
A.按照教材內容詳細講解教學內容
B.出示綱要信號圖式,把小型的“圖式”發給每個學生進行消化
C.要讓學生課下按“圖式”進行復習
D.讓學生在課堂上按圖式回答問題
題目:
某教師對生病學生不問不顧,導致該學生因延誤治療而死亡,則該教師的行為屬于不作為侵權。
此題為判斷題(對,錯)。
題目:
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是( )。
A.課程計劃
B.課程標準
C.課程整合
D.課程實施
題目:
從課程計劃的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施的結果的評價模式是( )。
A.目標評價模式
B.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C.過程評價模式
D.成果評價模式
題目:
一些事例顯示,對“狼孩”進行的補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這表明人的發展具有()。
A.順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性
D.關鍵期
題目:
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 )。
A.學生的學
B.教師的教
C.教學環境
D.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
題目:
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師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細致地演算例題,這是給學生提供( )
A. 原型定向
B. 原型模型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內化
題目:
在課本之外更為廣闊的文化和信息環境中尋找實現德育目標資源所體現的原則是( )
A.開放性原則
B.生活性原則
C.經濟性原則
D.安全性原則
題目:
屬于馬克思主義教育起源說的是( )。
A.勞動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神話起源說
題目:
教師板書時,用彩筆將重點內容標識以引起學員關注,這是利用知覺的整體性。( )
此題為判斷題(對,錯)。
題目:
對未成年學生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的是( )。
A.當地人民政府
B.父母或其監護人
C.學校
D.教育行政部門
題目:
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是教育的根本性問題的是( )。
A.教育規律
B.教育任務
C.教育性質
D.教育目的
題目:
按照功能發揮作用的場閾環境,班級功能可以分為( )。
A.社會化功能
B.內部功能
C.個體化功能
D.群體化功能
E.外部功能
題目: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標的最高宗旨和核心概念。( )
此題為判斷題(對,錯)。
相關類目題庫
其它類目題庫